Kowloon, Hong Kong, China
time : Apr 15, 2025 8:41 AM
duration : 2h 56m 50s
distance : 10.1 km
total_ascent : 638 m
highest_point : 368 m
avg_speed : 3.7 km/h
user_id : fa762416
user_firstname : Wai Kwok.
user_lastname : Yip
[跟隨‘’其樂‘’的“水塘行山路綫‘’]
時維四月中旬。下月初,亦將‘’立夏‘’。即是說,炎炎夏日,也將亦步亦趨,日漸臨近了。
火辣辣的夏日,最好當然是多走林蔭路徑。大部分的‘’水塘路綫‘’,基本上都適合夏天去行走。“其樂旅行隊”早着先機,今日就出了一條‘’涉走四塘‘’的水塘綫:大隊在大埔道“石梨貝水塘”站集合起步,經過兩個較小的水塘,抵達石梨貝水塘,然後走山徑上金山,再走麥徑㈥前往城門燒烤場;之後,落回梨木樹邨完程。
[趣談今日走過的四個水塘]
今日的行程,涉經了四個水塘:依行程次序,分別是“九龍副水塬”、“九龍接收水塘”、“石梨貝水塘”及“城門水塘”。
「石梨貝水塘」建於1925年,存水量是0.374百萬立方米。有人把這個水塘的名字也寫作‘’石梨背水塘‘’,因為,在水塘的不遠處,有地方稱作‘’石梨頭‘’(“頭”是‘’前面‘’的意思),而石梨背是在它的後面。
「九龍接收水塘」建於1926年,存水量是四水塘中最少的(0.121百萬立方米)。“接收”的英文名稱是“Reception”(‘’接受‘’的意思)。這個水塘的水源,竟然是通過輸水管道,將城門河多餘的水“寄存”在這個水塘裏,所以,才有這個“接收”意思的名字。這個“九龍接收水塘‘’還有另一個名字,叫做“德羅塘”;繞水塘,有一條“德羅塘緩跑徑”。
「九龍副水塘」的存水量0.8百萬立方米,建於1931年,它建成後,除了儲存起“九龍水塘”滿溢後的水外,又“接收”上面提到“接收水塘”滿溢的水,變成了名乎其實的“「接收水塘」的接收水塘”了。
今日最後經過的“城門水塘”,1935年因為是英皇喬治五世登基銀禧紀念。當局為了“擦鞋”,將原本稱作“城門”的水塘改稱“銀禧‘’。但是,香港人不太喜歡,仍然把它稱作“城門水塘”。‘’銀禧水塘‘’之名,卻逐漸為市民所淡忘了。
*天氣:大致晴朗,間中有陽光;日間最高約34度
**行程:長沙灣體育館→明愛醫院→呈祥道→黃大仙祠→郝德傑道→大埔道→石梨貝水塘→山徑→金山→林路→麥徑→城門燒烤場→梨木樹